6月27日,藝術與教育學院教師黨支部組織黨員赴古浪縣八步沙林場,開展“傳承治沙精神 筑牢育人初心”主題黨日活動,實地感悟“六老漢”三代人扎根荒漠、植樹造林的奮斗歷程,在治沙精神的浸潤中錘煉黨性修養(yǎng)、凝聚育人共識。
活動中,教師黨員們沿著“六老漢”治沙足跡,參觀了八步沙治沙紀念館。一張張泛黃的老照片、一件件磨損的勞動工具、一段段感人的治沙故事,生動再現(xiàn)了上世紀80年代以來,以郭朝明、賀發(fā)林等為代表的“六老漢”,面對“狂風卷黃沙,荒灘無人家”的惡劣環(huán)境,立下“一棵也不能少”的誓言,用雙手在沙漠邊緣筑起綠色屏障的壯舉。三代人接力治沙,從“一棵樹”到“一片林”,從“沙進人退”到“綠進沙退”,用堅守與奉獻詮釋了“艱苦奮斗、無私奉獻、鍥而不舍、久久為功”的八步沙精神。
?在八步沙林地現(xiàn)場,黨員教師們親身感受治沙成果——曾經的流動沙丘已化為連片綠洲,梭梭、沙棗等沙生植物迎風挺立。林場第三代治沙人郭璽講述了父輩們“白天治沙、晚上想家,風沙當飯、苦中作樂”的經歷,當說到“治沙人這輩子,干的就是把沙子擋住的事”時,在場教師無不動容。大家紛紛表示,八步沙人的堅守,是共產黨員初心使命的生動寫照,更是砥礪教育工作者扎根講臺、潛心育人的精神標桿。
在紀念館前的黨旗下,教師黨支部書記帶領全體黨員重溫入黨誓詞。鏗鏘有力的誓言與遠處的防風林交相呼應,仿佛是對“六老漢”等治沙前輩的莊嚴承諾。隨后的座談交流中,黨員教師們結合高職教育使命談感悟:“八步沙人用一輩子做好一件事,我們當以同樣的執(zhí)著深耕職業(yè)教育,為社會培養(yǎng)更多技術技能人才?!薄爸紊承枰斸斪印?,育人更需久久為功,要把這種韌勁融入日常教學科研中?!?/p>
?此次主題黨日活動,將紅色教育與實踐感悟相結合,讓教師黨員們在沉浸式學習中深化了對“八步沙精神”時代內涵的理解。大家一致表示,要把治沙精神轉化為立德樹人的實際行動,立足教學崗位,勇挑育人重擔,為培養(yǎng)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貢獻高職教育力量。